帝喾,远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之一,三皇五帝之一,华夏文明奠基人之一,亳地建都创始人,亳都始祖。
商汤是帝喾第十四世孙。世界上第一个以商业为治理国家的君主,商朝的第一位商王,商汤首都亳都,南亳之都创办人,商朝始祖。
老子亳州谯城人,中华道统思想开拓者,神话故事太上老君原型。著作《道德经》,世界古今中外的哲学大事,中华大一统至高无上道家鼻祖。
张良字子房,亳州谯城区城父镇人。为刘邦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城、笼络韩信等策略,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曾与韩信整理编次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汉朝建立后,封留侯。
曹腾亳州谯城人,东汉宦官,因策划迎立汉桓帝有功,迁大长秋,被封为费亭侯,加位特进。曹腾是曹魏王朝中六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再中国历史上,还是唯一一个被正式授予正统皇帝称号的宦官。
曹嵩,字巨高,亳州沛郡谯县人,东汉时期大臣,大长秋曹腾养子,魏武帝曹操之父,东汉时期历任司隶校尉,鸿胪(lu)卿,大司农,位列九卿,位高权重。后升任太尉,位列三公。曹魏建立后追尊为太皇帝。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满。三国沛国谯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奠基人,东汉时期魏王,曹魏建立后被追封为太祖,号魏武皇帝。
华佗,亳州谯城区,道家学派中医传承人,外科鼻祖,发明人五禽戏,研发麻沸散,从古至今世界公认的世界神医,对中华大医思想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丕,魏文帝,字子恒,沛国谯县,今亳州谯城人。魏武帝曹操之子,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
曹林,亳州谯城人,曹魏宗室大臣,封爵沛王。曹操第十子,建安二十二年封谯侯,黄初二年,进爵为公,后封为谯王。
文俶,字次骞,小名阿鸯,世称文鸯。 谯郡人(治今安徽亳州)。魏末晋初名将。西晋建立后,文鸯仍仕晋朝,任平虏护军。咸宁三年,文鸯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名闻天下。官至东夷校尉、假节,封关内侯。
李敬玄,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唐朝宰相,将领,谷州长史李孝卿之子。唐高宗李治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转中书侍郎、吏部侍郎,迁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主持铨选。累迁中书令,封赵国公。仪凤三年,出为洮河道大总管,唐永淳元年(682年)病逝,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兖州大都督,谥号“文宪”。
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城人,唐朝宰相、著名诗人。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为相四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唐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夏侯孜,字好学,亳州谯城区人。唐朝时期宰相,驾部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夏侯审之子。宝历二年进士及第,进入山南东道节度使柳公绰幕府,累迁婺绛二郡刺史。唐宣宗即位,历任谏议大夫、给事中、刑部侍郎、御史中丞,迁尚书右丞、户兵二部侍郎、同平章事、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唐懿宗即位,出任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累迁司空、门下侍郎,册封谯郡公。出任河东、西川、河中节度使,迁太子少保,分司东都。
张存敬,亳州谯城人。唐末时期将领。为人刚直,颇有胆气。跟随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善出奇计。解除河阳之围,授诸军都虞候、检校兵部尚书,迁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担任武宁军节度留后、颍州刺史。攻打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太原节度使王珂,颇有功劳,出任护国军留后。天复元年,病逝于河中府,追赠太傅。
“鱼头参政”鲁宗道,宋朝时期亳州人。1017年诏两省置谏官,六员首推宗道为右正言,多所论列,宋真宗意颇烦。宗道耻于尸禄,请得罢去。真宗觉悟,遂于殿壁书“鲁直”二字。后晋升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迁左渝德直龙图阁。仁宗即位后,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判吏部。1022年升尚书礼部侍郎,以正直敢言,贵戚惮之,称“鲁头参政”。卒赠兵部尚书,谥肃简。
高太后,小字滔滔,亳州蒙城人。宋英宗皇后,宋神宗之母。高氏拥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十分繁荣。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这与高太后的贤德是分不开的,后人誉为女中尧舜。
李黼,字子威,颍州天官李,今安徽亳州利辛县人,元朝大臣。元朝泰定四年,明经科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泰定五年,代祠西岳。改河南行省检校官,迁礼部主事,充监察御史,出为江西行省郎中。李黼受命巡视河渠,历任秘书监,礼部侍郎,外调授江州路总管。 至正十一年,徐寿辉反起河南,李黼力战而死。朝廷追赠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予谥忠文。诏立庙江州,赐额曰崇烈。
薛蕙,字君采,号西原先生,明朝大臣。南直隶凤阳府亳州。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薛凤翔:字公仪,明朝时亳州城里人。他从小博学,由例贡步入仕途,官至鸿胪寺少卿。归故里后以读书、种花自娱,并广泛搜集牡丹,费时数年写成《牡丹史》一书。
姜桂题: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因迎接慈溪和光绪回宫有功,被封为太子太保,御前带刀侍卫。后为毅军统帅。甲午战争期间,他曾在辽河一带袭击过日本军队。1895年参加海城争夺战,2月参加争夺大平山之战,3月参加田庄台战役。受袁世凯之邀任北洋集团陆军上将,授其昭武上将军。辛亥革命后参与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热河都统,一等公爵。姜桂题去逝后,徐世昌任民国大总统,为其篆书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