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亳地成为中华道统思想发源地

作者:王显强

亳是我国专属地名,属于远古时代三皇五帝帝喾封地,亳高宅之意。亳位于黄河以南以河南开封禹王区为界164公里,南至淮河以北,以安徽蚌埠怀远为界,223公里,这以区域受黄河之水冲刷的广阔大平原的中间地带。

在8900年前,亳属于东夷部落太昊管理区域,太昊年轻时善于观察自然,并创建了八卦,使远古的母系社会,转为父系社会即伏羲氏社会,从而使东夷部落逐渐强大,在这以区域繁衍生息3000多年。大约在5300年姜姓神农氏部落,因看好这以区域适合农业生产,逐步从黄河中游活动到亳地,在亳地开荒拓土,开创了农业生产,探索了农耕文明,这与东夷部落的狩猎文化相互交融。

在4624年前后东夷部落首领蚩尤和神农部落首领炎帝发生冲突,因东夷部落属于原住民区域,且蚩尤掌握有狩猎和兵器技术,神农氏部落战不过蚩尤,神农氏炎帝又联系了黄河中游的另外一个氏族部落轩辕氏部落,联合击败了蚩尤,这样蚩尤带领的东夷部落族人一部分南迁,成为现在的南夷或称三苗和徐夷始祖,一部分遗存了下来,与神农氏和轩辕氏三大部落,共同组成了中华部落联盟,亳这个地方就成为中华三合文化交融中心。为了这以区域社会稳定,第三任部落联盟首领帝喾,继承颛顼的部落联盟首领职位后,在其封地亳建立部落联盟中心,即中华最早的国都亳都,史称帝喾都亳。

帝喾在亳建立部落联盟管理中心后,黄河泛滥影响这以区域的生产生活,因此尧继承帝喾部落联盟职位后,带领这以区域的部落联盟成员,开展洪水治理,长达70年,后大禹治水从河南开封,到安徽蚌埠怀远,开凿一条大渠浪荡渠,后更名涡河,将洪水引入淮河,使洪水得到有效治理,赢得部落联盟成员的认可,以此为基础禹的儿子启建立中华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夏朝。夏朝以酒(少康酿酒)为经济基础,夏朝祚国470年,以酒为经济基础单一,不能长期推进整个大夏的长治久安,到了夏桀时代,社会矛盾加剧,各部落分崩离析,各部落纷纷发生动乱,管理浪荡渠的渠长汤是契(契是大禹治水的重要使臣,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大禹封为亳,管理浪汤渠)的第十四孙,帝喾十五世孙,他带领亳地子民,发动商汤革命,推翻了夏桀,夏朝灭亡,建立商朝,为了继承帝喾的精神,汤建里商朝后,仍将都城定都在亳,史称商之首都。

商朝继承夏朝的白酒产业,拓展了大禹时代青铜器技术,以青铜酒器为经济基础,开发了青铜兵器,青铜货币,促进了商朝经济繁荣。商业经济具有较高的诚信基础,但是往往有些商人为了追求更高的剩余价值,获取暴利,往往是以欺骗的方式,来获取利润,因此商朝早期的经济繁荣昌盛,社会稳定,但到了一定阶段后,人们对各种商品价值熟悉后,商品的经济价值就会减少,其商业活动就会降低,为了持续得到商业经济繁荣,商朝开始频繁迁都,最后一个商都安阳,也叫殷都,这是最后一个商朝国都,最后一个商朝帝王是纣王,后被西方兴起的部落周灭,祚国550年。

大周灭商后,周王室认为商朝灭亡的原因是商纣王饮酒过度,贪图美色所致,因此大周建立后,下禁酒令,不允许国家臣民喝酒,另外为了稳定政权,大周改变了商朝的以商治国制度,以分封制的方式,在全国分封800个小国,因亳地是神农氏活动区域,农耕文明发源地,也是帝喾时代的部落联盟管理中心和商朝首都,因此周王室找到神农氏姜姓后人,在亳地建立焦国。后来大周王室又找到舜的后裔妫满,让周武王大闺女嫁给妫满,并在伏羲氏太昊创业之地周口,建立陈国,将焦国划并到陈国管辖,至此焦国都城,降级为陈国焦邑。

但是亳地的社会地位并没有降低,大周王室将亳地焦国,降级焦邑后,离亳地东面200公里的徐夷堰王,对此并不认可,一直没有归顺大周王室,并与大周持续抗争,后被吴国所灭,从夏商开始徐国祚国1649年,共历44代君王,是夏商周时期最长的朝代。同一时期亳地南面的楚国也一直在与大周抗争,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楚国灭陈国,亳地陈国焦邑,也成为楚国焦邑。这以时期在亳地出现了一个距今为止世界公认的哲学大师老子。老子原名李耳,老子的父亲叫李乾,又名李敬是周朝御史大夫,曾驻守陈国夷邑,此时老子母亲有孕于夷邑,即现在的亳州谯城区的城父镇,战国时期城父为邑。这也是河南鹿邑与安徽涡阳争论老子出生地的原因。楚国灭陈国时,老子是周朝藏书使官,亲眼目睹了周王室日益衰落,各诸侯国争霸的社会现实,并深研了中华一统的历史和脉络,形成了他独到的中华道统思想,战国时期齐国为了说明田氏代齐的合法性,齐国建立稷下学宫,邀请各国才子举行百家争鸣,梳理田氏代齐合法性,后以黄(黄帝)老(老子)学说作为国家意志,形成中华道统思想,因老子出生地在亳地,加上以上所述中华一统脉络,亳地也就自然成为中华道统思想发源地。


分享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