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 录
华佗(约公元110 - 207年),字元化,又名旉,是东汉谯郡亳(今安徽亳州市)人 ,是我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医学家。他精通临床各科,尤其擅长外科、针灸以及养生之术。他所发明的麻沸散和创造的五禽戏最为医界所称道。在医生地位低下的封建社会里,能被史书记载列传的医家数量极少,而《后汉书》《三国志》都有华佗的传记,详细记载了他的事迹和医案,由此可见他在当时的影响深远,甚至远远超出了被人们尊称为“医圣”的同时代医家张仲景。所以六朝著名的医生陈延之把华佗与神农、黄帝、扁鹊相提并论。陈氏在《小品方》自序中写道:“看历代各个名医,虽然行医路径、方法不同,但治病救人的根源是相同的,治病的道理和方法也是一样的。神农致力于本草,黄帝致力于针灸,扁鹊能洞察脏腑,华佗能剖腹断肠,他们所做的不同,但治疗疾病的目的相同,所以说他们路径不同但根源一致。”正因如此,陈氏才在他撰写的《小品方》参考文献中,把“《华佗方》十卷”列为众多书目的首位。华佗的社会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唯独华佗的著作,以《三国志·魏志·华佗传》记载:“华佗临死时,拿出一卷书给狱吏,说:‘这个可以救人。’狱吏害怕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强求,就取火将书烧了。”于是古今学者都认为世上没有华佗亲自撰写的书了。然而历代史志书目以及古籍文献中记述华佗的遗书非常多,比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华佗内事》五卷、《华佗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一卷、《华佗方》十卷、《华佗枕中灸刺经》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有《华佗老子五禽六气诀》一卷,《通志·艺文略》著录有《华氏中藏经》一卷,《崇文总目》著录有《华佗玄门脉诀内照图》一卷,《医藏书目》著录有《华氏佗外科方》一卷,《国史·经籍志》著录有华佗《济急仙方》一卷,《补后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华佗书》一卷、《青囊书》一卷、《急救仙方》六十卷。又《八十一难经》杨玄操注引用有《华佗脉诀》,《抱朴子·内篇》引用有《华佗服食论》,《本草纲目》引用有《华佗脉经》《华佗危病方》《华佗救卒病方》等 。这些著作,有的是华佗狱中焚书的遗留,有的是他弟子承蒙他的遗意而撰写,有的是后人搜集华佗的医方、论述编撰而成,也有的是华佗学派医家所撰写,或者纯属后人假托华佗之名的著作,这些书来源不同,情况各异。而且各书中,又往往真中有伪,伪中有真,哪个是真哪个是伪,实在难以分辨。况且这些著作,有的早已失传,如今没有流传下来;有的虽有流传,但流传并不广泛,这不但给我们考证“华佗遗书”的真伪带来一定困难,也不利于对华佗学术的研究。
1994年春季,当时担任华夏出版社医药卫生编辑室主任的张伟同志以“华佗遗书”为选题约稿,他说:“华佗医名很大,疗效神奇,但他的书人们所知甚少,这很不利于华佗医疗技术的发掘和继承,如果把有关华佗的著作搜集整理,编辑成集,恐怕对学者有益。”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便愉快地承担下来。同时也深知,搜集“华佗遗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其中最大的难题是选定“华佗遗书”的范围。通过调查有关书目,题名华佗的医书有数十种之多,究竟哪些著作能称得上是“华佗遗书”呢?经过再三斟酌,并与有关学者协商,初步拟定以下三条基本原则:第一,凡是流传于世,在学术界对其真伪存在争议的著作全部收录。尽管有些著作大多数学者(包括我本人)认为确实是伪作,但也有学者认为其中有“华佗的遗意”,为了方便人们考证研究,也予以收录。第二,凡是史志书目里著录,或者有关文献中记载的,题名是华佗所撰写,或者是华佗弟子整理的著作,其遗文散见于晋唐以后的医书中,虽然真假混杂,但尽量搜集,编辑成集,以便学者研究。第三,为了给学者全面研究华佗其人、其医术及学术流派提供便利,凡是有关华佗传记的资料以及华佗弟子的遗书也一并收录。总之,编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尽量把有关华佗的资料搜集在一起,为人们研究华佗学术及其流派、继承华佗医疗经验提供方便。
翻译整理:王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