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校华氏中藏经序


《华氏中藏经》在郑樵的《通志·艺文略》中被提到,只有一卷。陈振孙的《书录解题》也提到这本书,说是汉代的华佗(字元化)所写。《宋史·艺文志》中把“华氏”误写为“黄氏”。现在流传的版本有八卷,吴勉学将其刊印在《古今医统》中。


我在乾隆丁未年(1787年)进入翰林院,在京城见到了赵文敏的手写本。卷上从第十篇“性急则脉急”开始,到第二十九篇为一卷;卷下从万应圆药方到末尾为一卷;但中间的一卷缺失了。经过仔细审查,确认这是真迹。


后来这本书归张太史锦芳所有,他的弟弟抄录了一份赠给我。在嘉庆戊辰年(1808年),我请假南归,在苏州见到了周氏所藏的元朝人写的版本,也说是赵文敏的手笔,有上、中、下三卷,但缺少《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和《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两篇。我将前后两个版本与明代的版本进行校对,发现每篇都有数百字的遗漏和错误,方药的名称、顺序、分量都被后人改动,有些方子甚至被删除了。现在我以赵文敏的两个手写本为准。


这本书的文义非常古老深奥,似乎是六朝时期的人所写,不是后世能够伪造的。查阅《隋书经籍志》,发现有“华佗观形象色并三部脉经一卷”,怀疑这就是中卷《论诊杂病必死候》之后的部分,所以不在赵文敏的手写本中,但我不敢确定。邓处中的名字在书中没有记载,陈振孙也说:他自称是华佗的外孙,说这本书是在梦中从石函中得到的,无法考证。序言的末尾写着“甲寅秋九月序”,古人用干支纪年时不会不写“岁”字,怀疑这个序言是伪造的。至于一卷、三卷、八卷的分合差异,则是后人改动的。赵文敏的手写本旁边有高宗、孝宗的庙讳,还提到有库本和陆本的异同,说明这是根据宋本手抄的。元代不避宋讳,但没有改动这些字,可见古人在处理疑问时的审慎态度。

                               

     嘉庆十三年太岁戊辰十月四日

   孙星衍撰序于安德使署之平津馆


   注:孙星衍(1753年9月28日-1818年2月16日) ,是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字渊如,号伯渊,别署芳茂山人、微隐。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后迁居金陵。少年时与杨芳灿洪亮吉黄景仁以文学见长,袁枚称他为"天下奇才"。


          翻译整理:王显强


分享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