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阐述了亳地作为中华道统思想发源地的缘由,今天将探讨亳地亦是中华中医发源地,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和中华道统思想的发展紧密相连。
《黄帝内经》是中华中医经典的代表作,我国中医发展以其为基础,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生命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事实上,中医的发展与中华大道一统的形成同步演进。
在中华上万年的人类发展进程中,人类依附自然生存,始终与疾病抗争。群聚生活是抵御豺狼虎豹的有效方式,而后中华先祖学会用火,不仅能抵御野兽,还能将生食烤熟,大大降低了人类生病的几率。用火改善生活由神农氏部落发现,这为神农氏部族在亳地活动并得到东夷氏部落支持拥护,后联合轩辕氏部落击败东夷氏部落并在此繁衍生息奠定了基础。
任何有责任心的部族首领,在管理部落时都会操心劳神、思虑过度,这难免会伤害身体器官,引发各种病症。为缓解这种伤害,管理者会调整生活规律,探索能改善不适的植物,于是便有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神农氏部落发明农耕解决了温饱问题,又探索出可食用和能缓解身体不适的植物,这正是神农氏尝百草探索中药并被后人拥戴的原因。
在神农氏发现中草药之前,伏羲氏太昊管理东夷部落时,同样面临部落成员内部矛盾纠纷的处理协调,这使他伤心劳神、身体受损。为疏导压力、改善身体不适,他根据先祖传承经验,用针刺特定部位来缓解症状,这就是针灸推拿的由来,伏羲氏太昊还将这种方法记录下来传授给部族成员。
到了部落联盟时代,黄帝同样面临各部落之间的矛盾纠纷,日理万机导致身体产生各种不适或病症。为缓解身体不适、延缓衰老、延长生命,黄帝梳理了神农氏时代发现的治病中草药和伏羲氏时代传承下来的针灸推拿理疗之法,并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传承至今的《黄帝内经》这一中华医术经典。有历史研究学家认为《黄帝内经》是战国时期后辈儿孙为弘扬黄帝精神依托黄帝之名编著的,但我个人更倾向于它是黄帝任部落联盟首领时,为解决管理各部落过程中因思虑过度、伤心劳神引发疾病,改善身体不适、延缓生命而总结出的医学著作。因为中华一统思想始于部落联盟时期,当时没有成功案例可借鉴,只能在探索中前进,在解决部落纠纷和矛盾时,如同调理身体讲究适度和左右均衡,即中医所说的阴阳平衡,否则身体就会出现问题,生命受到威胁。
综上所述,中医的发展伴随大道一统而生,在远古时代,中医理论的理解和发展由部落首领掌握和传播。中华大道一统与中医传承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