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碑记

老子碑记


自从太极初始,上元开辟,撑起天网悬挂日月,横架地角承载山河。这是一消一息的精灵所在,是上生下生的气候之源。因此成就众生,化育万物,有了百姓,有了君主。


远古时期,人们夏天居巢、冬天穴居,使精神宁静、不用智谋,安居饮食。那时大礼与天地同节,不用在祭祀礼仪上析疑;大乐与天地同和,不必考究钟鼓之音。后来道德缺失,仁义兴起,帝王治理方式有别,民俗也有了淳朴与浇薄的变化。于是儒家、墨家争论不休,名家、法家并驾齐驱,三百条礼经,不能约束人们的心性;三千条刑罚,不足以止息奸邪。所以要想让水流清澈就得澄清源流,要想让末梢端直就得端正根本,追根溯源,大概唯有大道吧!


老君感星而诞生,没人能测知他禀受元气的缘由,他指李树为姓,没细说姓氏的音律本源。他母亲怀胎七十余年,他生下来就白发苍苍,所以自号老子。他的相貌奇特,三门双柱,彰显鼻耳的奇异;脚蹈五、手握十 ,显示手足的异常。从伏羲时代开始,历经各代,一直受到祭祀,虽时代变迁但本质不变。在文王、武王之时,他担任藏史、柱史之职;朝代屡次更迭,他容貌不变。孔子见了他,感叹龙德难以知晓;关尹望气,察觉真人将要隐退。于是老子阐发众多微妙道理,著书两篇,率性归道,以无为为用,言辞简洁精要,旨意深远。伏羲画卦,不足以比其精妙;孔子作《春秋》,难以比拟其显隐。用它修身则神清志静,用它治国则返璞归真。


老子修炼身形、超脱物外,驾鹤往来于紫府仙境,饮金浆玉酒,宴游于清都。他参透日月的光华,与天地同始终。接触其学说的人能摒弃尘嚣,领悟其门道的人能腾云驾雾。大树凋零与繁茂,不是蜉蝣所能知晓;洪水深浅,岂是河神冯夷所能测度。老子伟大啊,本就没有能完全彰显他德行的称谓。庄周说,老聃去世,秦佚去吊唁,号哭三声就出来了。这虽是傲吏的寓言,却也隐含着解脱的深意。


皇帝天赋神灵、睿智出众,继承大统。他有春陵的赤光,发芒山的紫气。仪表堂堂,冠绝诸王;圣明如镜,德行汇聚。周朝衰落,时世多难。九鼎与海水同飞,两日与洛川共斗。天地动荡,奸邪猖獗,阻碍军事机要,毒害流布天下。皇帝神谋内断,威武外扬,扫除奸佞,征伐叛逆。共工被剪除,乾坤重新奠定,蚩尤被诛戮,风雨得到调和。皇帝主宰万物,如同造化之功,生灵蒙受恩赐。万方欢欣爱戴,各族讴歌。皇帝顺应天人,推让帝位。登上泰坛祭祀上帝,坐在明堂朝见群臣。从前轩辕、颛顼建国不同;太昊、少昊疆域各异。舜迁尧都,夏迁虞社,选择前代的旧址,心存继承的道义。皇帝遵循旧制,不另起宫殿,务求节俭。左右平整城墙,遵循制度。早晚在正殿,念念不忘国事,发于寤寐。关心百姓疾苦,特降皇恩。怜悯冤屈,心存宽简。狱中无入狱之星象,地无城牛之灾气。皇帝延请贤才,考集群典,阐扬儒业。挽救将废的五礼,匡正已崩的六乐。听总章的音乐,颂太师的功绩。皇帝承继风华、修养德行,在东朝作出谋划,对外使万邦归正,对内实现美政。两位皇子光辉炳耀,如重日垂明。永固根基,兴隆福运。以宗室为磐石,人才众多;良佐贤臣,能文能武。作为皇室的屏障,成为神化的典范。使世俗得到润泽,让百姓生活在福域。旄头星垂象,发兵成功。


猃狁为患,由来已久。没有高妙的策略制服它,用下策难以使其归服。自从国家开运,皇帝彰显德政、止息战争;远方感怀仁义,藩属请求内附;稽颡款塞,匍匐投降。柯夜郎之地,遥远的桑榆之乡,都受到声威教化,并入版图。闽越、勾吴,不敢懈怠贡职,边境肃穆,没有拒绝翻译来使的情况。皇帝广布福泽,车轨文字统一。


自三代之后,六国争雄,秦居强国之位,汉杂霸道之治,魏则三分鼎立,晋偏安江左。此后,政权驳杂,帝业皇风,千年寂寥。天命圣德,会昌神道。皇帝改变亿兆人的视听,恢复三皇五帝的规模。阴阳和谐,祥瑞炳焕。千年的灵蔡(神龟),顺天性而显征兆;三足神乌,感阳精而显特质。春泉如美酒,从京师流出。秋露凝为甘甜,遍布竹苇。星光像月亮,云气如烟飞。三农应铜爵之鸣,五纬合叶珠囊之度。皇帝的威信能使蛮夷震动,他东巡声势浩大。登封泰山,以谦逊自处,施为而不主宰。他不认可梁松奏请封禅之事。在青蒲之上,常如奔走般勤勉;在黄屋之下,不忘戒惧。虽有苍璧黄琮等祭祀之事,南征时祭祀火神,敬奉神灵。仍恐祭祀大典不完备,秋祭废礼。皇帝心怀仁义,追念先皇。寿宫灵座,麋鹿徙倚。华盖祭坛,风霜凋敝。于是诏命上开府仪同三司亳州刺史武陵公元冑,考察老子遗迹,营建祠堂。此地是皇上以往经历试练之处,是魏武兖州之地。对着苦相两城,绕着涡谷二水。芝田柳路,北连梁园。沃野平皋,东连谯国。望水筑堤,观星建屋。以规整土地来奠基,横陈玉柱建屋宇。雕饰门楹,磊砢相扶,市井繁荣。粮简备,向明灵祈福。至神难测,道理存于表象。大音希声,留下赞颂。阴阳仰赖,敬刻金石,永传天地。


隋薛道衡撰


注:薛道衡(535年~609年) ,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是隋代著名诗人、大臣 ,北魏常山太守薛孝通之子。


来源:道光《亳州志》舆地志



分享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