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阳的根源,地是阴的归属;阳是生的根本,阴是死的基础。天地之间,阴阳的辅佐者是人。得到阳气的人生存,得到阴气的人死亡。阳中之阳是高真,阴中之阴是幽鬼。因此,阳气旺盛的人长寿,阴气旺盛的人短命。
多热是阳的主导,多寒是阴的根源。阳气向上运行,阴气向下运行;阳气运行迅速,阴气运行缓慢;阳气的体轻,阴气的体重。阴阳平衡,则天地和谐,人体安宁;阴阳失调,则天地混乱,人体失常。因此,天地得到阳气则炎热,得到阴气则寒冷。
阳气从子时前开始,到午后结束;阴气从午后开始,到子时前结束。阴阳的盛衰,各有其时,循环往复,永不停息。人若能顺应这个规律,就是明智的。《金匮》中说:秋天开始时养阳,春天开始时养阴。阳气不要外闭,阴气不要外侵。火出于木,水生于金,水火相通,上下相寻。人若能遵循这个道理,永远不会沉沦,就是这个意思。
唉!普通人哪里知道这个道理?行为举止不当,自招灾祸。外有风寒暑湿的侵袭,内有饥饱劳役的伤害。这些行为会损害身体,消磨精神;束缚身体,导致生死无常。
人们往往不知道脉象有五种死象,气息有五种生象。阴家的脉象重,阳家的脉象轻。阳病出现阴脉则难以长久,阴病出现阳脉则难以治愈。阳病多表现为多言,阴病则无声。多言者容易救治,无声者难以康复。阳病在白天较为安静,阴病在夜晚较为安宁。阴阳的运动,需要顺应时机。阳虚则傍晚时混乱,阴虚则早晨时争斗。早晚交错,气机紊乱。死亡的道理,在于阴阳的失衡。
阴气下行而不上行称为断络,阳气上行而不下行称为绝经。阴中的邪气称为浊,阳中的邪气称为清。
阴气来自坎位(北方),水气到达离位(南方)。阴阳相应,才能达到和谐。阴气不足则用水母(阴精)来补充,阳气不足则用火精(阳精)来辅助。阴阳平衡,各有其上升的路径。上通三寸,称为阳的神路;下通三寸,称为阴的鬼程。阴气常宜减少,阳气常宜充盈。居于中间者,阴阳平衡。
因此,阳中之阳,被称为天仙;阴中之阴,被称为下鬼。顺应阴气者多消亡,顺应阳气者多长寿。领悟这其中的奥妙,便能无所不通。
翻译整理:王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