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中藏经卷上


     易进士及第授通奉大夫署山东布政使督粮道孙星衍校


人法于天地论第一


人,上承天,下接地,阳以辅助,阴以辅佐。天地和谐,则人体安康;天地失调,则人体不安。


因此,天地有四时五行、寒暑动静的变化。天地变化时,喜悦时下雨,愤怒时刮风,凝结时成霜,舒展时成虹,这是天地的常态。人有四肢五脏,呼吸睡眠。精气流动,行为荣华,舒展为气,发声为音,这是人的常态。


阳气施于形体,阴气慎于精神,这是天地之间的规律。如果失去平衡,就会发热或发寒;凝结则形成瘿瘤,下陷则形成痈疽;过盛则气喘,过减则枯槁,这些都会表现在面部和形体上。天地的通塞,与人体的变化是一样的。


因此,五纬(金、木、水、火、土)的盈亏,星辰的错乱,日月的交蚀,彗星的飞逝,都是天地的灾异;寒暑不按时节,则是天地的蒸腾;土石突起,则是天地的痈疽;暴风疾雨,则是天地的喘乏;江河枯竭,则是天地的枯焦。医者通过药物、针灸、道法和事理来治疗。因此,形体有可救之病,天地有可去之灾。


人的生死危厄,与天地息息相关。阴病来得缓慢,去得也缓慢;阳病来得迅速,去得也迅速。阳生于热,热则舒缓;阴生于寒,寒则急迫。寒邪侵袭下部,热邪侵袭上部,饮食之邪侵袭中部。


人的动静,本于天地。了解人的人可以通过天象来验证,了解天的人可以通过人体来验证。天与人相合,人效法于天。看到天地的逆从,就能知道人的衰盛。人有百病,病有百候,候有百变,这些都是天地阴阳逆从而产生的。如果能深入探究这些道理,就能如神一般了!

分享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