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历五月廿九,在沈丘县华佗品牌保护协会会长王新胜的诚挚邀请下,经华佗后人同意,亳州市谯城区农民合作社联合会会长王显强,副会长苏胜利,秘书长丁金生一行三人,踏上了前往沈丘县的路途,参加华佗冢祭祀典礼活动。王显强会长此行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是代表华佗后人,向十六代守墓人致以由衷的感谢;二是期望借助此次活动,为沈丘县探索出推进华佗历史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助力当地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
沈丘县华佗品牌保护协会工作人员邀请华佗后人 华振水
并向华振水老人宣读邀请函
抵达沈丘县后,三人并未直奔活动现场,而是先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探寻华佗冢的历史渊源。当地百姓纷纷表示,华佗冢由来已久,祖辈流传至今,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沈丘县华佗品牌保护协会工作人员与亳州市谯城区农民合作社联合会会长王显强
与华佗后人华振水老先生在华佗镇华佗祠合影留念
随后,他们依据导航前往距离华佗冢南1.2公里处的华佗寺村。该村建有一座华佗寺,一行三人找到华佗寺村华佗寺负责人,进一步了解情况。刚步入华佗寺前的巷道,一块铭牌映入眼帘——项城市华佗寺村华佗寺。这一标识令人颇感疑惑,华佗冢隶属周口市沈丘县,而华佗寺村的华佗寺却归属项城市,不禁让人联想到目前备受关注的老子故里之争。
考察华佗村的华佗寺,该村华佗寺负责人详细
介绍了该寺由来和重修经历
华佗寺负责人热情接待了他们,并讲述了华佗冢与华佗寺的由来。据介绍,沈丘的华佗冢原名是华骨冢。华佗离世后,其后人在将遗体运回家乡安葬途中,深受沈丘百姓爱戴。当时天气炎热,行至沈丘时,华佗的遗体已开始腐烂,后人只好暂时将其停放在沈丘颍河旁,打算待天气转凉后再继续运送。然而,到了秋季,当后人前来取尸时,当地百姓已将其堆积成一座高大的土坟。无奈之下,华佗后人只能接受这一现实,这便是沈丘华佗冢的由来,当然这是当地百姓的传说,需要进一步考证。
沈丘县华佗冢
据工作人员介绍,沈丘华佗品牌协会会长王新胜,是第十六代华佗冢守墓人。若按照一代30年推算,16代便是480年,往前追溯,480年前正值明朝嘉靖年间,张居正改革尚未开始,且严嵩擅权、财政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在那样一个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的时期,沈丘当地人民求医问道,弘扬华佗精神,修建华佗冢与寺庙,是顺应民心之举。
谈及华佗寺村与华佗冢的地域划分,负责人解释道,这是解放后当地政府依据颍河古道进行的划分,颍河古道以东归周口沈丘管辖(华佗冢墓),以西则属项城(华佗村华佗寺)。受“破四旧,反迷信”思潮运动影响,华佗寺被拆除,华佗信仰也遭受严重冲击。如今的华佗寺,是该负责人的叔叔,曾定居台湾,是一位和尚,改革开放后回家乡探亲,出资重建华佗村内寺庙,至今已有三十多年。
王显强代表亳州市谯城区农民合作社联合会
参加华佗祭祀活动,并宣读祭文
在华佗冢前,祭祀大典正式举行。王显强受华佗后人委托,作为华佗精神传承人,宣读了饱含敬意与追思的祭文。随后,丁金生秘书长发表致辞,二人的发言赢得了全体参会人员的认可。众人依照会务组安排的程序,有序开展拜祭活动,现场庄重肃穆,气氛庄严。
拜祭结束后,华佗冢十六代守墓人、沈丘华佗品牌保护协会王新胜会长,详细讲述了华佗冢的历史渊源以及家族世代守墓的经历,让在场众人对这片承载着历史与信仰的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活动现场,王显强会长生动讲述了华佗成为神医的传奇故事,并向王新胜会长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他指出,应摒弃沈丘和项城行政地域之争,建议项城华佗寺村民与沈丘县华佗冢相关负责人携手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抱团发展凝聚力量。如此一来,既能赢得沈丘、项城周边乡亲的支持,汇聚人气,又能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关注与捐赠,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最终造福一方百姓。这一建议得到了在场众人的一致支持与认可。
此次活动结束返程后,会务工作人员发来微信告知,王新胜会长已接纳建议,计划召集协会主要负责人,与华佗寺村主要村民代表展开和谈。众人满怀期待,盼望着双方能够达成共识,共同开启华佗历史文化传承与当地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