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志凡例》白话文翻译


遵循上级规范

各类别、卷数都遵照陶大中丞(陶澍)颁发的章程(来设定)。

突出地方特色

一部地方志,山水是最关键紧要的,可亳州地势平坦没有山,所以特地详细记载水的发源以及流入的水,条分缕析,再加以辨析考证,让关心水利的人,或许能有所查考。

地图精准化

旧志只列总图,里程数不清楚,方向有误,现在在总图之后,又分为四个乡,都用开方的方法按里程数注明,这样之后,地域范围的宽窄、集镇的远近,就能分毫不差(呈现)。

重视经济民生

田赋的多少,物产的盈亏,和地方治理相关,所以比旧志记载得特别详细。

碑记归类附录

古今碑记都附录在各类之后,像学宫碑附录在学宫类里,桥梁碑附录在桥梁类里,至于年月、主修姓名,也详细排列。

村集街巷梳理

村集、街巷常常随时间变迁,有的过了几代名称就不同了,现在都逐一细致开列,让阅览的人一目了然,也是用来确定田宅、提供典章依据的办法。

学宫详细记载

城邑最看重学宫,旧志记载过于简略,这不是尊崇圣道的做法,现在分为上下两卷(记载)。

钦颁内容与学宫细节

凡是钦赐的卧碑、训诫等文字都列在前面,其余祭品、祭器、仪式、乐章附录在后面,让祭祀八庙的人按谱册可查考,彰显恭敬谨慎之意。下卷中凡是学宫修建、源流都详细收录,以备后人查考。

坛庙祭祀说明

坛庙、祭祀的仪式、祝文记载在会典里,州县都相同,本可以不详细记载。但担心遇事仓促,没有查证依据,所以依照圣庙的例子,一并详细列明。

帝王与人物收录规则

帝王依旧照旧志节录本纪,放入摭纪(杂记)中,不敢和列传同等对待。新收录的人物都在去世后定评才录入,不收录在世的,只有选举表不论在世去世都收录。

女性人物收录

节妇、烈妇、贞女、烈女依旧照旧志录入,不再区分,新录入的都按旌表的先后为次序,其余请旌但没奉部文(朝廷部门批复)的往后排,待旌的不论在世去世,过二十多年才收录,希望不违背劝善从长的意思。

艺文志处理

古代史书艺文志只列书目,没有把杂文滥收进去的体例。因为旧志所记载的都是名贤巨公的作品,不忍埋没,所以能附录的就附录在各类后,其余都照旧志录入,到汉魏诗文间也有增补的。

诗赋归类

诗赋都附录在艺文志后,不附录到各类里,来显示统一(体例)。

古地考据修正

旧志对于高辛氏的墟址、成汤的都城,都说和亳州无关。至于木兰(相关记载),直接说不存在,只是凭主观臆断,不考察古事的缘故。现在都引用经典据实考证,来平息争议。

摭史门类调整

旧志摭史一门过于繁杂,现在把兵革之事另提出来,放入武备志,仿照大事表的例子,其余仍放入摭纪中,来理清体例。

翻译围绕《亳州志》编纂的规则、特色与调整展开,清晰呈现对各类内容(山水、地图、田赋、碑记等)的处理方式,方便理解清代修志时对体例、考据、内容收录的具体考量。

分享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