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农实践与中医药文化传承之路

 


最早的合作社可追溯至1911年,“我国合作运动之父”薛仙舟先生,留学美国、德国和英国期间,目睹工业革命推动西方国家工业迅猛发展,却也带来产业工人生活困境。他深信合作制度是帮助贫民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

我国合作社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连。1923年,河北香河县成立信用合作组织,这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组织,开创了信用合作组织的先河。解放后,在党的号召下,国家推动农民合作事业发展,从合作化时期的初级社,到生产大队,再到人民公社,培养了农民合作办大事的集体意识。

我原本从事家电维修技术,1998年应聘到安徽合肥TCL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在亳州TCL用户服务中心负责家电售后服务,这份工作一干就是8年。在这段时间里,我穿梭于城市和农村,亲眼见证了城乡差距的变化。1999年,城市居民已淘汰21寸彩色电视机,而农村大量农户还在使用14寸黑白电视机,城乡生活水平差距近15年。农村有能力的年轻人为了生存纷纷涌入城市,我也是其中一员。

2008年初,我返乡与同村伙伴创办养牛合作社,那时我还不知道国家已出台《农民合作社法》。当时,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养牛合作项目陷入经济困境。一次上网搜索解决办法时,我偶然得知这部法律,它的出台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提供了法律保障,让我看到了希望。

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分散经营、单打独斗,市场信息滞后。解决这些难题,必须让农民联合起来,借助互联网工具抱团发展。这正是国家出台《农民合作社法》的初衷。

2010年,亳州市谯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成立,这是安徽省第一家县级农民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社再联合的农民社会团体。我发起成立联合会,是因为看到单个农民合作社在运营发展中面临诸多难题,希望通过联合的力量解决问题。由于合作社联合会是新生事物,我们只能在探索中工作,在实践中前进,努力促进当地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这个过程中困难重重,我常常思考问题到深夜,身体也因此出现各种状况。

亳州是中华药都、神医华佗故里,每年9月9日都会举办中药材交易会,并邀请全国著名老医生开展论坛。自2010年起,我每年都参加这些活动,逐渐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因个人身体常有不适,从2015年开始,我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并尝试用中医方法调理身体,效果显著,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医的神奇与伟大。

近年来,我参加了许多国内乡村发展活动,常听到国内外中医老师说,亳州虽凭借华佗名气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未能充分发挥华佗悬壶济世的精神,有名气的好中医不多。作为华佗故里人,每次听到这些话都深感羞愧。因此,在推进当地农民合作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我开始挖掘亳州中医药历史文化,为促进亳州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希望能得到中医老师和专家的鼓励与批评,共同推动亳州中医人才快速发展,弘扬华佗悬壶济世的中华医德精神。

亳州 王显强

工作于亳州市谯城区农民合作社联合会

乙巳年四


分享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