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亳州志序》张鳞白话文翻译

亳州历史沿革与人才变迁

亳州称作州,从宇文周武帝(北周武帝宇文邕)时开始。而它此前是谯国,是谯县,是砀郡属地,是楚国的城父邑,是陈国的焦邑,是成汤(商汤)的封国,是高辛氏(帝喾)的都城,经史中鲜明记载,沿革清晰。亳州的人物,有圣贤、神仙,有忠孝节行之士,还有那些在典籍中赫赫有名的大儒、杰出人才,天下州县的人物大概没有像亳州这样完备美好的。唯独奇怪的是,赵宋(宋朝)南迁后,亳州隶属于金,地气没变化,所产出的杰出特异人才却渐渐少了。元明交替时,韩林儿僭越名号,称“龙凤”,在这片土地称帝,战乱纷扰长达十二年。亳州为何不幸遭遇这样的事呢?明朝初年是州,不久降为县,弘治年间又恢复为州。三百年来,在史传中也少有著名人物(记载 )。


      国家休养与亳州期望


我朝(清朝)包容化育、休养生息,恩泽深厚,亳州士人受此浸润,时间久了,理应奋发兴起,能自我树立(成就一番事业)。在修身齐家方面,就拜谒泣杖祠(体现孝道),使伦理德行敦厚;在经世致用方面,就参与像“鱼头参政”(鲁宗道 )那样的政事,让风骨节操凛凛。凭借品德立世的,有(像 )侍中(官职,代指品德高尚官员 )的刚烈,考功(官职,代指贤能官员 )的正直;凭借著书立说闻名的,有像老子(犹龙代指老子 )的经典,像曹植(绣虎代指曹植 )的文章。这些都可以感奋、启发后来者崛起,声名流传不朽,怎能说亳州地处交通要冲,财货聚集,就只像旧志所说的喜好经商、追逐私利呢?


我(张鳞)作为掌管文教的使者,也期望振兴风俗教化。在岁科两试巡察颍郡(亳州属颍州府)时,已看到亳州士人质朴胜过文采,恰逢太守任君拿《亳州志》请求作序。我的微薄心意,希望和众多士人一起砥砺品德、树立品行,来追随古代产出(杰出人才)的亳州(风采),那么对上不辜负朝廷广泛培育(人才)的心意,对下足以证明(任君)擅长经世治国的才能。如今亳州仍留存古亳州的底蕴,难道不让人感奋吗?至于志书体例严谨,考证详实,内容增加却文字简洁,亳州士人实际都能看到,不用等我(再)赘述。

落款

道光五年,岁在乙酉,五月十六日(既望),安徽督学使者张鳞撰写并书写(盖章


分享 :
评论(0)